邵雍为了将易理和人类社会政事相连接,他把道、心与太极视为同一个东西:心为太极,又曰道为太极。
尘世的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,在道教中是将其置于生命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承认其积极作用与现实合理性,只是否定了它在自我生命潜能实现中可以占据主导地位。人神之间的差距由此彻底被克服,一个凡夫俗子变成了圣人,成为一个新人。
道教哲学的逻辑建构,就是依据道教价值关怀,及其理性论证过程及不同内容相互关系的说明,合乎道教精神气质与价值理想的现代分析。三、道教的宗教实践的地位与特点 宗教实践是其价值关怀与终极追求的直接延伸。生命实践涵盖了激发生命潜能达到智慧明觉与生命长存的双重内容,道德实践则把个人对尘世的责任义务,在接受宗教信仰召唤的条件下,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予以表现,检验信仰者对信仰对象的接受程度。道教认为,一个完整人格的塑造,必须达到对这种价值规范体系的自觉适应。以人体小宇宙,天地大宇宙,通过对自我生命活动过程观想建立起来的实践手段,又与仪式的象征性规定构成的标准化系统化生活实践结合,统统为象征所接纳,因信仰而被全面贯通。
可是它也带来了形神界限的一定程度混淆的不足,这是道教的思想革新面临的首要问题。能否在现代哲学与宗教学的参照下建立道教哲学,以及如何建立道教哲学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问题。作为汉唐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的儒学正处于上升时期,对于统一国家的治理、社会道德的维持、文化教育的发展,发挥了主导、促进的作用,中国人充满了自信心。
如欧阳竞无提出佛学非宗教非哲学[10],汤用彤则说佛学亦宗教亦哲学[11],两位先生不拒绝使用西方概念,又不受其限制。各派代表人物都把矛头指向儒学,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。[3]谭嗣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,最早的思想家,他的贡献不仅在揭露为专制政治扭曲化的儒学的腐朽危害,而且活用西方先进思想重新发现儒家仁学的核心价值,将其提升,并与中国走出中世纪、迈向现代社会的变革联系起来,同时避免了国粹派的保守顽愚和西化派的民族虚无主义。可是不出10年,亚洲金融风暴来临,它是西方经济模式内在弊端在亚洲的一次暴露。
总之,儒家哲学主脉都属于错误思想路线。没有道德的社会是野蛮的社会,没有道德的人生是低俗的人生,都不会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幸福。
对于儒学,则扬孟子而贬荀学,又推崇佛家与庄、墨之学,以开阔的视野观照儒学及其现实形态,故能看透礼教弊端,选取仁学精华。其一,中国结束文革,打破自我封闭,实行改革开放,在经济层面引进世界市场机制,在政治层面确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,在文化层面弘扬中华文化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,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与民族复兴融为一体。西方话语有一部分已成为普世性主流话语,我们应当接纳和使用,使其成为现代汉语文化的组成部分,这是儒学现代转型所必需的。但是针对今天道德沦丧的局面,儒家的求仁明德之学,其积极意义是主要的。
资本的贪婪不仅危害民生、破坏环境,还造就了日益功利化的社会,使人欲横流,人性堕落。影响所及,民国年间的中国学界,一方面看好基督教,另一方面提出各种宗教取代论,认为儒、道、佛在未来文化建设中皆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。儒学是一种秩序的理性主义,意味着理性地适应世界,不能像新教伦理那样理性地把握世界,后者经由经济理性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精神。但目前它的复兴还处在起步阶段,前面的路还很长,困难仍很多。
[1]西方近现代文化具有刚健进取的特点,能量释放迅猛,对中国的冲击力很大。讲功利强权,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。
儒学进一步与当代市场经济、民主法制相结合,一方面克服自身竞争意识和法治观念不强的弱点,另一方面弥补自由竞争和唯法主义所造成的不均、忘义、无德的弊病,促进经济伦理发育,提高社会公共关系道德化程度,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,使政治民主化的过程平稳有序。二是尊重他者,主张和谐。
单线进化论已被多线进化论和文化相对论所取代,随之而来的是欧洲文化中心论也逐渐过时。但是如果生长出极端主义,如同百花园中出现毒草,会危害百花的正常发育。建国以后,未停止过对儒学的讨伐,孔子成为反面教员。更为重要的是,儒学最有价值的人生哲学被日丹诺夫的理论框架剔除在外。从文化相对论的观点看中西文化差异,是知性为主的文化与德性为主的文化的差异,是贵斗哲学为主的文化与贵和哲学为主的文化的差异。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儒教成为历史,不再有新的发展前景,中国传统文化将走进历史博物馆。
儒学在中国现代化事业中成为一种文化资源,成为一种精神动力,成为一种生存土壤,成为一种民族纽带,成为一种道德保障,起到了促进作用。倡导道德社会、道德人生,抵消自我中心和物质主义,改变功利社会唯利是图、人情淡薄的畸形状态。
诚然,东亚的崛起,学习吸收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机制和现代管理经验,积极引进西方雄厚资金和先进科学技术,起了重大作用。第五,它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往往出现价值的双重标准,形成自相矛盾。
人们也在拷问美英等国,在强权横行下,民主、自由、人权、法治的影子在哪里?从2008年下半年起,一场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,不仅使人们对西方经济发展模式及由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提出责难,而且连带西方的文化及价值观也遭到质疑。这是一次人类文明的现代转型,在这次转型中儒学可以发挥重要作用。
1980年代的《河殇》把儒学视作保守的内陆黄色文明的代表,是窒息民族生命的文化,反之代表海洋蓝色文明的西学则是值得中国人向往和学习的。其中儒学被进一步妖魔化,成为封建文化的同义语,成为文化革命的对象,打倒孔家店是先进青年中最时兴的口号。中华文化虽然根系不死,但遭到重创,在自觉的层面上被几代人冷落疏远,传统美德气息微弱,道德中国不复存在,人们不懂自己的文化经典而不以为耻,盲目崇洋风气盛行,其负面后果至今还在发生作用,而反传统的传统已形成巨大惯性,有些学人以现代化为理由继续热衷于反传统而不能自拔。如果整个民族没有自由,个人自由也就无从说起,所以民主、自由与人权必须包括群体的权益,而这正是儒学的优势所在,它要把成己与成物结合起来。
主张协调关系,反对冲突排他。其四,话语的突破已成普遍之势。
【参考文献】 [1]孙中山. 大亚洲主义. 孙中山全集. 北京:中华书局,1986. [2]贺麟. 儒家思想的开展. 文化与人生. 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88:8. [3]仁学. 谭嗣同全集(下). 北京:中华书局,1981:291. [4]胡适. 请大家来照镜子. 胡适文存. 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1998:28. [5]陈独秀. 《新青年》罪案答辩书. 《独秀文存》选. 贵阳:贵州教育出版社,2005:4. [6]鲁迅.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. 鲁迅杂文选集. 北京:外文出版社,1978:644. [7]韦伯,简惠美. 儒教与道教. 台北:远流出版公司,1989:221. [8]史密斯. 宗教的意义与终结. 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5. [9]蒂利希. 文化神学. 西方宗教学名著提要. 南昌:江西人民出版社,2002:889. [10]徐清祥. 欧阳竞无评传. 南昌:百花洲文艺出版社,2010:3. [11]汤用彤论著集.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跋. 北京:中华书局,1983. 原载《探索与争鸣》2011年第3期。天人一体的思想把自然界与人连为一个整体,视为一大生命,人的作用是赞天地之化育,是补天,不是征服自然。
孔子说: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,儒学的复兴要靠儒家式人物具有对社会的感召力和辐射力,这样的人物要尽可能多一些,在社会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各领域都有,能取得普遍的尊敬,他们对儒学的推动远大于书本的作用。用西方哲学的模式剪裁中国哲学的历史,不仅抹杀了中国哲学的特色,而且降低了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中的地位。
幸亏中华文化在民众中根基深厚,生命力顽强,已溶入中华民族血脉之中,未被文化激进主义摧毁,如凤凰涅槃,浴火重生。全球伦理用以处理民族之间、国家之间、文化之间的关系,形成最低限度的道德规则,以保证用文明的方式解决矛盾与争端,建设和谐世界,避免对抗与战争,确立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和共同市场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世界新秩序。例如儒学是否是哲学,是否是宗教,一直存在争论,其背后是西方哲学与宗教的概念在支配讨论,概念理解不同,结论也就不同。地球村实际上是地球家,地球是人类同居的家园,在全球化过程中人类已是如家庭般的命运共同体,相互依赖远大于彼此分歧。
儒学落实在社会、学校和家庭教育中,逐渐培养出一大批有历史使命感、有道德操守、有健全人格、有专业技能的仁人志士,呈现出当代儒者刚健中正、温良俭让、知行合一的气象,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,发挥榜样的作用,并通过他们的实践行为,向世人昭示儒学仁爱通和、至诚不息的精神,以扩大儒学的正面影响。此外,蔡元培在教育改革中废除读经,使新时代学子不再接受经典的熏陶,从而数典忘祖。
儒学将在造福社会过程中重生、成长、壮大,它必有光明的前途。儒学正在展示它深厚的潜能,并以后工业文明的柔和方式不断放射其启迪今人的智慧之光,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。
这种在社会革命中打倒古典人物、铲除古典文化的现象在人类历史上尚无先例。胡适引进美国实验主义,认为科学就能解决人生观问题,他的整理国故,只是要按照西方科学研究模式把国学知识化、工具化,将其纳入西方近现代社会科学专业系列,不再视之为生命的学问,使其丧失养成人格、化民成俗的道德功能。
顶: 4踩: 43955
评论专区